• 16-4-19 上午9:34
  • 公服 胡静媛

浓雾

浓雾:在春秋及梅雨季时,在锋面到达前的高压回流影响下,就常会有大范围而且持续久的浓雾出现。浓雾会阻遮能见度,如果能见度不到200公尺,对陆上或海上的交通就会造成影响,气象局便在浓雾出现的地区或海域发布“浓雾特报”。
  浓雾:在春秋及梅雨季时,在锋面到达前的高压回流影响下,就常会有大范围而且持续久的浓雾出现。浓雾会阻遮能见度,如果能见度不到200公尺,对陆上或海上的交通就会造成影响,气象局便在浓雾出现的地区或海域发布“浓雾特报”。
什么是雾
  雾有三种定义:
  1、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雾是接近地面的云。
  3、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环境监测》中的描述)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形成的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此外,有雾还不能有风。不然,空气中的小水珠被风吹散,雾也是聚不起来的。
雾的影响
  雾是对人类交通活动影响最大的天气之一。由于有雾时的能见度大大降低,很多交通公具都无法使用,如飞机等;或使用效率降低,如汽车、轮船等。
  雾其实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灰尘形成的,所以雾一多就表示空气中灰尘变多(例如“雾都”伦敦),这样是危害人的健康的。
  有些人锻炼身体很有毅力,不论什么天气,从不间断。其实,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坚持也未必正确,比如雾天锻炼就有些得不偿失。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氢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的多。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雾天锻炼身体吸入的颗粒会很多,这更加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如长时间滞留在这种环境中,人体会吸入有害物质,消耗营养,造成机体内损,极易诱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对环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会出现正常的血液循环阻碍,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
  专家提醒,大雾天气人们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时戴上围巾、口罩,保护好皮肤、咽喉、关节等部位,中老年、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更应重点防护。
  总之,雾天锻炼身体,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远比锻炼的好处大。因此,雾天不宜锻炼身体。
雾的危害
  雾是由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它对能见度产生很大影响。气象观测规范上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万米的叫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叫雾。
  雾出现时,地面风速一般较小,近地层气层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和工厂、汽车排放到空中的污染物增多,在风力微弱、相对湿度较大、大气层结稳定或有逆温层存在的晴朗夜晚,大量的烟和极细微的粉尘漂浮在城市上空,形成烟尘雾。使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在污浊昏暗的空气之中。城市的雾霾日数的增多,伴随连续数日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雾天因能见度差,交通、航空受其影响很大。如北京市1994年2月17日晚,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浓雾,持续到19日上午10时左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因雾关闭30多小时,影响客运、货运250架次,滞留旅客1.6万人,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浓雾中由于空气湿度大,且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结露在输变电设备的表层,致使该设备绝缘能力迅速下降,当超过其抗污能力时,就会出现线路闪络、微机失控、开关跳闸,从而发生停电、断电故障,影响工农业和其它各行各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电,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如,1990年2月16至19日,连续4天,北京大雾弥漫,北京电网发生严重的大面积“污闪”事故。仅16日和17日两天,华北电网往北京供电的8条高压输电线路中,就有3条500千伏和3条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相继掉闸断电,只剩2条220千伏的线路勉强支撑。同时市内电网也有12条220千伏和17条110千伏高压线路先后掉闸断电,8个枢纽变电站发生故障。
  大雾还影响微波及卫星通讯,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讯质量下降。
  同时,雾(或烟尘雾)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人工消雾不是梦
  雾是大家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冬春季节,江南地区常常大雾弥漫。当大雾发生在机场时,飞机就不能起降;发生在江河湖海或高速公路时,就会影响轮船或汽车正常行驶,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除影响交通外,雾还能造成供电系统故障并会加重大气污染程度。
  为减轻雾的危害,美国、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工消雾。我国在北京、合肥、成都、上海等城市也都进行过多次消雾试验,并且获得了成功。
  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和小冰晶的集合体,形成的物理过程与云基本相同,在高空,人们称其为云,在地面则称其为雾。从天气学角度而言,雾有蒸发雾、辐射雾和平流雾之分。而从雾的物理结构和人工消雾的观点而论,则分为过冷雾(一般称冷雾)、暖雾和冰雾。当雾中的气温在0℃及0℃以下时称冷雾,在0℃以上时称暖雾,在—30℃以下时称冰雾。
  消冷雾主要是根据“冰云和水云混合产生降水”的理论来操作的。一般情况下,温度降到0℃时,水汽也不会凝结,以过冷水滴的形式存在。所以,在云雾中,必须要有凝结核,水汽才会以凝结核为核心,结成冰晶,冰晶又会吸附余下的液态小水滴而变大,当冰晶体增长到足够大时才会降落。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水汽都会直接凝华成冰晶。因此,科技人员在消雾研究中想到了向云雾区播撒干冰来充当冰晶。把干冰播撒在云雾中,既可以降低云雾中的气温,增加冰晶数量,又可以使水汽凝结在小冰晶上,促使小冰晶增大后降落。所以,用播撒干冰的方法,可以消除大面积的雾。以后科技人员又发现碘化银、丙烷、液氮等物质都可以用来消冷雾,经过试验后都获得了成功。
  消冷雾的技术方法相对比较成熟,而消暖雾要比消冷雾困难,但是经过气象工作者的反复试验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主要有三种方法:
  吸湿法,在雾中播撒氯化钙溶液或尿素、盐粉等物质以消除雾中的水汽;加热法,在雾区安装能喷射高温气体的发动机系统,加热空气,以蒸发雾滴;扰动混合法,用螺旋桨搅拌,使上下干湿空气混合,消除雾气。
  上述方法都有成功的例子,如1966—1967年,我国气象、民航、科研单位的专家联合在合肥进行消暖雾研究,采用飞机播撒氯化钙,共进行了30多次试验,其中29次效果明显。1984年,我国空军在北京西郊、南苑机场用飞机播撒盐粉作吸湿剂进行消云、消雾,确保了国庆35周年庆典的顺利进行。
  1987年12月15日,我国气象工作者又在成都双流机场用喷射高温气体的发动机系统进行消雾试验,也获得成功。(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