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1 上午11:17
  • 公服 陆兴利

干旱

干旱是指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天旱不雨或少雨,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各方面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干旱一词在气象学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气候干旱,另一个是气象干旱。气候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候。气候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我国的干旱气候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西部和西藏北部。这里的自然景观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与气候干旱不同,气象干旱是指某一地理范围在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干旱的概念及干旱等级
  干旱是指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天旱不雨或少雨,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各方面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干旱一词在气象学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气候干旱,另一个是气象干旱。气候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候。气候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我国的干旱气候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西部和西藏北部。这里的自然景观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与气候干旱不同,气象干旱是指某一地理范围在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它的发生地区遍布全国。气候干旱和气象干旱这两者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由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降水量显著偏少的年份和时间多,干旱灾害发生的年份往往很多;而半湿润、湿润气候则相反,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
  《气象干旱等级》是200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8个气象国家标准之一,是我国首次发布的用于监测干旱灾害的国家标准,它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据统计分析,中国受旱面积上世纪50年代为1.7亿多亩,90年代年均3.64亿亩,因旱损失粮食50年代年均43.5亿公斤,90年代为195.7亿公斤。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干旱的直接危害不仅仅是造成农牧业减产,而且造成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
干旱的危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据统计分析,我国受旱面积50年代为1.7亿多亩,90年代年均3.64亿亩,因旱损失粮食50年代年均43.5亿公斤,90年代为195.7亿公斤。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干旱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二)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三)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干旱对作物生长危害最大的几个时期
  一般来说,农作物在播种期,水分临界期和灌浆成熟期遇到干旱,所受到的危害最大。
  ⑴、播种期干旱。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是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因此,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作物的适时播种。即使将种子勉强播入土壤中,也会因缺水而推迟发芽和出苗,或因出苗率降低而难保全苗,或因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而导致死种、烂种和虫害损失等。种子刚刚发芽出苗时,幼苗根系发育不全,如遇干旱,也会引起幼苗死亡,从而导致严重缺苗。全苗是作物丰产对群体数量的要求,壮苗是作物丰产对个体质量的要求,只有获得全苗和壮苗,才能为作物丰产奠定牢固的基础。所以,播种期干旱对作物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⑵、水分临界期干旱。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并不一样,我们把一种作物对水分供应最最敏感的时期,称为该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在水分临界期内,水分不足或过多,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值得注意的是,水分临界期并不一定是作物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作物需水量的多少和水分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些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与其需水量最大时期是吻合的,有些作物则不一致。几种主要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分别是:小麦为孕穗到抽穗期,玉米为开花到乳熟期,高粱、粟谷为抽穗到灌浆期,棉花为开花到成铃期,大豆、花生为开花期,水稻为抽穗到开花期,向日葵为花盘形成到开花期,马铃薯为开花到块茎形成期,甜菜为抽薹到开花末期,番茄为结实到果实成熟期,瓜类作物为开花到成熟期。掌握各种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水分管理,以减轻水分多寡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⑶、灌浆成熟期干旱。各种作物的灌浆成熟期都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期遇旱将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尤其是对一些水分临界期与需水量最大时期并不吻合的作物来说,千万不可只注意水分临界期的水分管理而忽视需水量最大时期的水分供应。灌浆成熟期干旱,会阻碍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植株体内营养向籽粒(果实)的输送,最终造成籽粒(果实)变小、秕粒增多、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因此,作物生长后期遇到干旱时,应当及时灌溉。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一)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二)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 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干旱的抗避防对策
  1、兴修水利,建山塘水库、水池水窖,并做到蓄水、保水,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喷灌、滴灌措施合理用水。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益,以减轻和避免干旱危害,这是确保农业稳产高产的长久之计。
  2、防旱的轮作布局和耕作保墒技术。扩大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补种,早春耙地,秋季深耕,适时中耕、培土、耕翻、镇压等,都是防旱抗旱的有效措施。
  3、选育抗旱作物及作物品种,利用水源较好的田块地块集中培育壮苗,抢水移栽,适时追肥,选择早熟的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
  4、覆盖法。采用稻草、麦杆、树枝、树叶、地膜等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防旱的作用。
  5、植树造林,森林能减低风速,减少水分的蒸发,减少地表水的径流,防止冲刷,增加降雨,改善空气湿度,保水蓄水,增加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减轻干旱的危害。但在贵州省西部地区植树造林要在雨季开始才进行,避开冬春干旱季节。
  6、喷洒土面蒸发抑制剂或保水剂以减少水分蒸发。用土壤蒸发抑制剂喷于土壤表面和水面,可以抑制土表和水面的蒸发,这是防旱抗旱的一种新途径。
  7、种子抗旱锻炼。对于谷类作物用药剂浸种、闷种,可以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试验证明,用氯化钙浸种、闷种,可使小麦植株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从而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8、强化森林防火应急措施。旱区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应严加防范,禁止野外用火,确保林区安全。
  9、人工降雨。选择有利人工降雨的天气条件,利用飞机、炮弹,将干冰、盐粒、尿素或碘化银、碘化铅等,撒入云中,造成冰水共存、大小水滴共存条件,形成降水,解除旱象。人工降雨是抗旱救灾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