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1-30 上午9:50
  • 公服 遂宁

  打开近几天的太阳监测影像你会发现,一个圆环状的“黑洞”正对着地球,随着太阳的自转一同移动,仿佛随时会向地球发起攻击。

  这个“黑洞”到底是什么?

  熟悉空间天气的朋友可能会猜测,这是不是太阳冕洞?以往造成空间天气事件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太阳冕洞,它如同太阳大气层的缺口,黑漆漆的冕洞是太阳内部高能粒子向外飞出的通道。这些高能粒子如若击中地球,看不见的微粒能以每秒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速度轰击我们的磁场、电离层,从而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

  不过这一次对着地球的“黑洞”确实不是冕洞,在空间天气领域,这家伙叫“暗条”。

  太阳表面是一个沸腾的世界,表层大气超过5000℃的高温使得各种粒子都以极高的速度运动着,而其内部超过百万摄氏度的超高温环境更是一片未知之地,所有的运动都远不同于我们的宏观经验。即便如此,它们也无法超越物理定律:巨大的引力和超强的磁场作用共同施加在太阳表面的等离子体上,使其在太阳表面达成一种平衡状态,肆意翻滚的太阳物质就被“禁锢起来”,形成“暗条”。

  那么,这么大的“暗条”对着地球,我们会有危险吗?

  目前,“暗条”的直径约为280000千米,足有20多个地球那么大。虽然很巨大,但是它目前没法发射。由暗条卷曲组成的火力点,实际上还有一个缺口没连上。这些等离子体被磁场托起并且悬停在高于太阳表面的位置上,它的形状是由磁场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磁场不成环形,“暗条”物质就无法首尾相连。另一方面,透过对太阳表面磁场的HMI监测,我们发现磁场形态稳定,结构也不复杂。这样一来,“暗条”如同被磁铁影响,维持悬浮状态的一枚硬币,如果没有人把它拿开或是弹走,它会稳稳地飘在那里。

  在太阳正对着地球的这个球面上,沿中线一左一右(左东右西)各40°线所包含的范围中,发生的空间天气事件都存在影响地球的风险。直到事件转出这个区域范围,可以暂时说“安全”。但太阳的自转周约为27天,也就是说从你看不见它开始的13天半后,这家伙有可能再次出现。

  实际上,在上一个自转周,也就是大约一个月前,这个由“暗条”组成的“炮口”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没有太阳表面来自别的区域的影响,它可能会始终维持这种状态。下个月,我们会和它再见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