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省市县站
建议使用Google或360浏览,安卓可正常浏览
帮助
四川
阿坝
阿坝州
阿坝县
黑水
红原
金川
九寨沟
理县
马尔康
茂县
若尔盖
壤塘
松潘
汶川
小金
巴中
巴中市
巴州
南江
平昌
通江
成都
成都市
崇州
都江堰
大邑
金堂
简阳
龙泉驿
蒲江
郫县
彭州
邛崃
双流
温江
新都
新津
达州
达州市
达川
大竹
开江
渠县
万源
宣汉
德阳
德阳市
广汉
罗江
绵竹
什邡
中江
广安
广安市
华蓥
邻水
武胜
岳池
广元
广元市
苍溪
剑阁
青川
旺苍
甘孜
甘孜州
巴塘
白玉
丹巴
稻城
道孚
德格
得荣
甘孜县
九龙
泸定
炉霍
理塘
色达
石渠
乡城
新龙
雅江
乐山
乐山市
峨边
峨眉山
夹江
犍为
井研
马边
沐川
五通桥
凉山
凉山州
布拖
德昌
甘洛
会东
会理
金阳
雷波
美姑
木里
冕宁
宁南
普格
喜德
越西
盐源
昭觉
泸州
泸州市
古蔺
合江
泸县
纳溪
叙永
眉山
眉山市
丹棱
洪雅
彭山
青神
仁寿
绵阳
绵阳市
安州
北川
江油
平武
三台
盐亭
梓潼
南充
南充市
高坪
阆中
南部
蓬安
西充
仪陇
营山
内江
内江市
东兴
隆昌
威远
资中
攀枝花
攀枝花市
米易
仁和
盐边
遂宁
遂宁市
安居
大英
蓬溪
射洪
雅安
雅安市
宝兴
汉源
芦山
名山
石棉
天全
荥经
宜宾
宜宾市
长宁
高县
珙县
江安
筠连
南溪
屏山
兴文
宜宾县
自贡
自贡市
富顺
荣县
资阳
资阳市
安岳
乐至
雁江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天气预报
天气实况
服务产品
天气要闻
高清图集
农业气象
二十四节气
气候评价
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气象生活
气象科普
解读预警
防灾减灾
气象知识
本地气候
天气要闻
高清图集
农业气象
二十四节气
气候评价
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22-9-29 上午10:57
公服 刘红阳
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气象变化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
。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芒种节气,中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芒种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
芒种的气象谚语有很多,如“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芒种落雨,端午涨水”、“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
农事活动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
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如果再推迟,由于“芒种”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最终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农谚云“芒种忙、忙着种”。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已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民间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谚语,这意味着这时节已是较晚的播种期,必须抢时播种。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其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仲”,在民间也称为“
忙种
”,是播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时节。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谚“芒种忙,下晚秧”说的就是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芒种时节,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降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中国古代农耕作物水分补充依托于天上降水与地上河流,农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与江河水网发达的地区。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芒种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午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从芒种开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万物狂长的旺季。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主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4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1622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光华村街20号 电话:028-87362167 87366743